炎炎夏日,各种网红冷饮又开始火爆起来。面对节节高升的气温,天天戴着口罩,确实闷热难耐,怎么能忍住不喝上一杯冷饮。
一口冰凉下肚,冷饮中的凉气透过口腹传遍全身,有种把身体里的热气都驱散殆尽之酸爽,怪不得人们经常感叹夏日就得靠冷饮来“续命”。
但是冷饮下肚,我们身体的热真的就消除了吗?还只是心理因素?长期喝冷饮,身体又有什么代价呢?今天就和大家好好谈谈这个话题了!
喝冷饮真能解暑?还只是解个寂寞?
不少人都觉得天气热就该喝杯冷饮来消暑,但事实上,冷饮只是让你的嘴巴、食道、胃部等在接收冷饮的那一刻,产生一些温度变化。
但这种温度并不能真正实现全身的调节。相反,冷饮下肚,会造成血管受冷而收缩,大大降低身体散热的速度。
所以“冷饮消暑”更多的只是一种心理暗示。
喝冷饮肠胃先遭殃,
血压、体重还蹭蹭往上增
1
喝冷饮会刺激肠道
不少冷饮制作时都会加入大量冷块,或者长时间冷藏,导致不少朋友喝了以后都会出现肠胃问题。
这主要是因为冷饮刺激肠道后,会导致肠道蠕动、吸收功能紊乱,进入结肠的液体量超过结肠的吸收能力或结肠的吸收容量减少,就会导致粪便中水分排出量增加,便产生腹泻,冷刺激导致肠道痉挛,便会产生腹痛,重的话还会出现急性肠胃炎。
2
喝冷饮会加重肥胖
中医认为生冷饮食会耗伤阳气、损伤脾胃的运化功能,尤其是水湿的运化,形成痰湿虚胖体质。
加上如今各类新式的奶茶、水果茶、咖啡等茶饮为追求口感都含有较高的糖份,其各种配料的糖分也是极高,因此,长期饮用冷饮,更容易导致肥胖的发生或加重。
3
喝冷饮会损伤血管
冰冷进入身体后,会先经过消化道,受到冰冷的刺激,消化道血管会急速收缩,导致血压升高,这对于原本就有高血压、冠心病、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问题的人来说,很容易会加重病情。
而且很多冰饮也属于高糖高热量食物,经常喝容易形成高血糖、高血脂等,加大患心脑血管疾病风险。
中医如何看待冷饮?
1
冷饮伤阳气
中医里常说阳气其实只指具有推动、温煦、兴奋等作用的物质,同时也是守卫机体免受外来病邪侵袭的“卫士”。
若平时无节制地食用饮冷,寒邪会直接跳过卫阳,直中于内里,伤及体内的阳气,从而引发疾病,或寒邪潜伏于里,日久而引发诸病。
2
冷饮伤脾胃
我们中医里常说“寒凉伤胃”,意思是我们脾胃正常的生理功能非常容易受到寒凉之物的损害。
这是因为中医认为,脾胃是生化之源,能够将食物化为水谷精微输布于全身,当外寒直中,寒气凝滞,不通则痛,就会产生腹痛的症状,脾阳受损,导致寒湿内生,脾阳虚衰亦会导致其运化功能失权,水湿下泄,则导致腹泻症状。
3
冷饮伤胞宫
夏天到了,有些女性特别爱冷饮、吹空调,这样其实很容易受到寒邪侵袭,继而出现会一系列妇科疾病。
从中医学角度出发,寒邪属阴,寒性主凝,凝则结聚,聚则不通,不通则痛。
而分布在人体腹部的手、足三阴经和任脉是先天最容易寒凝的地方,夏天如果贪食饮冷,寒气便会顺着七条阴经散布到经脉,胞宫最易受到寒邪侵袭,致使宫体寒冷不易受孕。
同时,寒邪凝滞,宫体内血液运行不畅,凝结成块,每次月经来潮,便会引发痛经。
如何改善喝冷饮引发的胃痛、腹痛等?
炎热的天气,不少人会忍不住贪凉,对于冷饮后出现的胃痛、腹痛等情况,可以试一试下面的小妙招:
1.外用法
热敷:可用热水袋或者毛巾包裹装有热水的瓶子,敷于腹部,注意一定要温度适宜,切忌烫伤。
也可以在热水中加入紫苏叶、生姜等散寒的药材或丁香、肉桂等祛寒的药材。
艾灸神阙穴(肚脐):用艾条或隔姜艾柱灸5~10分钟,以肚脐周围皮肤微微发红不起疱为度。
2.食疗法
夏天冷饮喝多,不妨在日常生活中适当服用生姜、紫苏叶等温中散寒,护你脾胃之需。
有明显腹胀者可加砂仁、陈皮养胃理气。
小米粥、黄芪粥、山药粥等养生药膳也是不错的选择。
虽然夏季炎热难耐,但是为了大家的脾胃健康,大家还是要适当远离冰饮,调理好自己的脾胃
最后还要提醒大家,如果真的因为喝冰饮闹了肚子,一定不要觉得是小事,必要时还是要寻求医生帮助,以免造成严重后果。